從年初的“山西蘋果滯銷”、“安徽梨子滯銷”、“新疆灰棗滯銷”、“海南香蕉滯銷”到年中的“廣西荔枝滯銷價格大跌5毛一斤沒人要,果農一氣之下當場踩爛”和“數萬畝海南芒果滯銷,價格暴跌仍無人問津。”
市場機制下的滯銷禍首------豐產低質
作為農業大國,豐收自有農業開始就是美好與希望的代名詞。近來種植戶們也發現,豐收不等同于賺錢。主要是因為跟果商購買農產品的消費者,追求的不是吃得多,而是吃得好,追求的是質量。低質量農產品失去市場,一到豐年,某種水果在需求量不變的情況下,品質高的產品先受到青睞,低品質農產品供大于求就成為常態,導致果賤傷農事件頻發。
質量與品質的抉擇
但能讓種植戶們放棄高產嗎,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豐收也可以說是種植戶們追求的至高目標。種植戶盲目追求產量的原因是什么
1.信息不對等
農戶與果商、農產品加工企業、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等,使得農戶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,特別是我國地域遼闊,水果生產消費時間空間上的分割,更是加劇了這種信息不對等。另外一方面,果農一邊賤賣水果的同時,消費者卻在高價吃水果,果農無法決定市價,經營銷售受制于人也是導致果賤傷農的原因之一。
2.缺乏組織化
中國的果農大多是分散、封閉經營的,缺乏組織化管理,很少根據市場情況進行生產,造成某一作物、品種集中上市,造成市場供過于求,價格下跌。
3.跟風效應
當某種品種效益好、產量高,給小部分農戶帶來利益后,一大批農戶會跟風種植,像是近年來被瘋狂擴種的沃柑,這也必然使某個品種價格在歷經高峰過后漸跌谷底。
在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提高品質
盲目追求產量造成市場供不應求是豐收卻賣不出高價的主因,果實品質差,是豐收年份傷農的主因。想要改變這種局面,從宏觀角度來說,要讓農戶們轉變觀念,拒絕各自為戰,跟風盲從。讓農戶組織化、規?;M行生產。從微觀角度,提高種植管理水平,提高產品質量,特別是在提高作物貨架壽命,延長保鮮期方面做好工作(提高果實品質,用微補蓋力),從而提高水果的銷路與價格。讓原本能在省內銷售的商品能運送到全國甚至出國,讓原本只能在地攤出售的商品賣到貨架上。